《设计基础》课程是数字艺术学院数字媒体专业的必修课程。突如其来的疫情给艺术类的实践课程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带来了全新的挑战,由于艺术类专业特别是实践类课程,授课过程十分注重互动、讨论和示范,远距离的线上教学方式给实际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课程结合教情和学情,对课件内容进行了整合,加大了备课强度,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秉持“切合实际,理论转化成果”的教学理念,构建“平台资源共享、线上指导学习”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建立、创意思维的开拓,审美情感的培养。引导学生关注疫情、正视疫情,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到抗疫艺术创作之中。
一,优化教学设计,切合实际,正视疫情,以艺抗疫。
课程团队成员在寒假期间相应学校号召,积极准备并调整教学设计。在课程之前完成了了课件及课程资源的上传和发布。帮助学生梳理艺术史上关于灾难的经典案例。授课中,结合专业特色,以抗疫设计大赛参赛为目标,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课程学习,将知识直接转化为成果。
二、充分利用多种平台,精心准备教学设计 。
(一)课前准备
建立课程微信群、超星和 QQ 学习群,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通过超星课程及QQ群文件提前上传课件给学生,让学生提前预习并了解课程需要准备的材料及作业形式。
考虑到《设计基础》是一门实践为主的课程,课程结课需要学生提交完整的设计作品,因此在课程开始的前两周,就利用群公告等方式布置给学生结课作业要求及准备材料,以保证学生创作时间充足,创作出真正有价值的作品。作业注重与当下疫情结合,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相关设计比赛,希望通过参加比赛,理论结合实际,能最大限度的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图1 上传课程课件,学生提前预习
图2 课程作业要求及评分标准
(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分为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通过视频课件传授、讲解课程大纲必须的理论知识。通过线上互动沟通,作业的逐一讲解提高实践能力的提高。课外资源的多元化提供,丰富、开拓学生知识范围。充分利用教学平台的对话和视频功能,实现与学生随时交流。
针对疫情,增加关于“灾难与艺术”部分的课程。以疫情、抗疫、自然、环保作为作业的创作主题。
充分利用线上教学的优势,设计一些参与感较强的互动活动,比如投票、画图、互相点评等方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同时又让学生学以致用。除此之外,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课后延展
通过不同命题、不同形式的作业要求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积极、主动地创作了大量的设计作品,值得欣喜的是很多学生已经初具个人风格特色。
上图:作业提交说明及学生提交的作业
、
上图:提供不同类型的设计比赛通知
三、教学成果:
2019级数媒全体学生每人至少提交了两幅完整的设计作品,其中8名学生的设计作品入围“设计赋能·砥砺抗疫”全国公益明信片创意设计大赛,在国内外三万余幅作品中脱颖而出。作为大一新生,入围全国性的大赛,实为可贵。
数媒1905班 陈思宇《守护 数媒1905班 贾艺颖《抗疫》
线上教学具有非常强大的兼容性、多元性及互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深度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非常有助于线上课程的进行。对于实践类课程,多个班级同时授课,进行团体教学具有极大的优势,有利于多学科、多专业的融合、交叉教学,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