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大学加强师德建设采访纪行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3-6-27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本身就是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是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郭福欣赏的一句话。在学校近期召开的“立德树人”素质教育大会上,郭福与1000多名师生分享了他的育人心得,引起了师生的强烈共鸣。
在会上,北工大颁布了最新的《北京工业大学教师职业道德与行为守则(讨论稿)》,教师们称其为新“63条”。新“63条”在北工大激起了怎样的波澜?怎样做一个“乐教、爱生、正己”的好老师?
欲树人、先立德,要立德树人,必先立师德。北京工业大学党委书记郑吉春认为,所谓言传身教,就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我们仔细批改作业,学生也绝不敢糊弄了事;我们严谨做学问,学生也断不会抄袭剽窃;我们乐观且热爱生活,学生也定能勇敢面对未来。
一场关于师德的大讨论
新“63条”的出台,经历过该校师生多次、多层面的讨论,最终达成“基本共识”。仅这个制定出台的过程,在师德建设领域已算不寻常,可见全校上下对“师德”本身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今年3月以来,学校以“立德树人”榜样评选、“立德树人”主题论坛、师生问卷调查、师德座谈会等形式在全校范围内围绕“怎样回归高等教育的育人本质”、“好的大学老师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等一系列话题展开了持续讨论。日前学校召开了“立德树人”素质教育大会,认真梳理了北工大这些年来在师德建设和育人经验上的收获,更重要的是,理性客观地分析了围绕“立德树人”和全面素质教育,师生们提出的问题、产生的困惑。
“这次会上播放的‘立德树人’榜样特别奖获得者——陆学艺先生的视频短片,我是噙着满眼泪水看完的,我对陆先生凡事亲力亲为、为人师表的师德风范敬佩不已。他指导学生的论文、协调学术活动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虽然我没有上过陆老师的课,但我觉得身边能有一位这样师德高尚的老师是北工大学子的幸事。”经济与管理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赵婧说。
在外人眼里,原北工大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陆学艺是一位声名显赫的学界泰斗,在师生眼里,他是一位平易近人的长者。他记得每一位教师的名字,他精心培育学术团队,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他坚持给本科生、研究生上入学教育第一课,学生们亲切地称他“陆爷爷”……陆学艺于5月13日因病去世,但他的精神仍然激励着师生以更高的人生目标要求自己。
电控学院教师左国玉因一次机器人比赛萌发了建立北工大智能机器人实验室的想法。在实验室建设初期,考虑到今后实验室的工作性质和学生实训的科研氛围,实验室内工作台、储物柜的样式都是由他本人亲自设计。没想到,小小的实验室成为很多本科生走上科技创新之路的起点,在左国玉悉心指导下,学生孙荣毅和团队其他成员夺得了2011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特等奖。“在挑战杯比赛期间,左老师通宵帮助我们修改项目展板,我们更不能懈怠。和他在一起,我学会了独立思考,养成了良好的科研探索精神。”孙荣毅说。
左国玉说:“我常常和学生谈心,我认为引导人比教知识更重要。我告诉学生要摒弃获奖、排名等功利心,静心做事,凭兴趣做事才能做好。”在左国玉实验室长期做项目的本科生中,约有70%考取国内外不同大学的研究生。
回归大学教育本质
随着学校事业的发展,制度建设日趋完善,对教师的考评也日益量化。越来越多的大学教师发出了自己的困惑:学校对经费投入、论文产出等问题的关注程度超过了对“培养人”的关注,使教师对科研的热情超过对教学的热情,甚至对研究生的关爱远超过对本科生的重视程度。这样不利于人才培养,但除了抱怨和等待,每个大学、每个教师都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做得更好。
在新“63条”中,北工大突出了自律的宗旨,比如,“教师应秉持科学精神从事研究工作;应勇于探索,追求真理,善于修正错误;应充分重视学生的问题与发现,以探究的方式与学生共同成长”。全文没有“必须”二字,摒弃了自上而下的说教,教师们说:“这样的表述方式,增强了自身作为教师的崇高感,而且行动上可操作性强,这不像以往的文件‘功利性’那么强,大学里就应该多出现这样的规范。”
2011年底,北工大艺术设计学院教师赵航先后分4次做了题为“非专业话题——‘之间’”的讲座,从言语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及职场之间等几个方面向学生诠释综合素质的概念,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用自己的专业修养、人生体悟、高尚精神来不断影响学生。
赵航说:“我们应该知道学生在想什么、想得到什么,然后行动起来,不停地想办法为他们解决问题,并从中找到教育真正的乐趣所在。”的确,他一直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体会着作为教师的乐趣与成就感,那已不是单纯的热情和责任心,而是在13年从教生涯中通过不懈努力逐渐感悟到的教育真谛。
由细微处关注学生
作为教师,同样一节课,可能给不同的学生讲过几十次、上百次,但对于每一个学生而言,却都是仅此一次的独家记忆。北工大建工学院教授薛素铎认为,内容始终是教学的真谛,正是授课内容的无懈可击使他成为最具课堂魅力的教师之一。材料学院教师郭福对教学也深有体会:“我每一章会给学生手写很多讲义,复印后发给他们,这样既能让他们看到我备课的思路,也让他们看到我的辛苦而不好意思偷懒。”
从细微处关注和尊重每个学生。郭福说:“留了作业就要收,就要一题一题批改,如果学生写一个月,教师写一个阅,那谁还愿意好好做作业?”他发现学生都喜欢泡在网上,就投其所好建立了一个“郭福教育在线”的网站,除了下载课件、上传作业等常规功能,还有可以了解自己学习习惯和倾向的测试,张贴关于生日周免交作业的公告……他坚定地认为,只要注重细节、关心学生,学生便会看到,反过来也会更加尊重教师和努力学习。
爱学生,就像对待你自己的孩子一样,也许很难在大学里找到这样的教师了。计算机学院辅导员李国丽是学院里的“活字典”,认识的学生最多,被学生记住最多,学生毕业后联系最多……在她严格督促下,10多年来,学院里共有40余名学生陆续撤销了试读警告,累计50人入选“杰出学子计划”。她不是满腹经纶的专业课教师,但她根据学生在不同成长阶段的个性特征,通过朋辈辅导、学业讲解、心灵沟通等多种方式,引导和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学生们都喜欢叫她“国丽妈妈”。
正如北工大校长郭广生所说的那样:“大学应当以育人实践来回答‘立德树人’的教育本质,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丰富人才培养的深刻内涵。教师要修身立德、润物无声,师德都是自律胜于他律的,我们希望出现更多真正把培养人放在第一职责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