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谈师资队伍建设“三步走”改革
来源:光明日报2014-10-23
《中国大学“三步走”改革——高水平师资队伍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在《自然(Nature)》杂志上发表的这篇文章,引发了国内外诸多关注。记者为此约访张杰校长,就上海交大如何通过系统、制度性的改革,营造创新文化氛围,打造担负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重任的师资队伍等内容,进行了交流。
问:中国学者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已不少见,但刊登中国大学校长介绍改革举措的文章却是首次。请您介绍一下文章刊发的经过。
答:今年年初,我收到一封来自海外的邮件,发信人是《自然》杂志的编辑。邮件中说,近年来,他对以上海交大为代表的中国研究型大学的发展非常关注,希望通过我的经验和视角,介绍中国高等教育和科研体系的背景,阐述中国当下科研体系的独特机遇、挑战和适用的战略方向和措施。9月17日,《自然》编辑又发来邮件,希望将约稿文章作为《自然》十月期“未来大学专辑”的核心文章(centerpiece)。
问:您的文章标题是《中国大学“三步走”改革——高水平师资队伍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请介绍一下“三步走”的具体步骤。
答: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为了快速提升师资水平,国内大学纷纷开展改革探索,比如组建新的学术机构、高薪聘请海外高层次人才、试点终身教职制度等。这些做法确实能够在短期内带来“奇效”,但仅仅依靠引进少数“明星”教授并不能全面提升大学的创新能力和整体发展水平。以交大为例,全校有3000多名教师。即便到2018年,引进师资也只有800名而已,只靠这800名引进人才,不可能使学校获得跨越式发展。而且由于引进人才与本土人才在薪酬和待遇方面的差距,还有可能挫伤本土教师的积极性。因此,中国大学亟须根本性的、系统的、制度性的改革。
在上海交大,这个改革就是实施“三步走”战略,使引进人才与本土人才逐步“并轨发展”——
第一步:引育并举。自2007年始,学校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构建由学术大师、领军专家、青年才俊组成的“人才金字塔”。围绕该战略规划,学校通过保障投入、创新机制、先进管理等方式,搭建国际先进的发展模式,在全校范围内树立学术“标杆”。
同时,上海交大为新引进的青年教师试点建立了长聘教轨体系——青年教师的发展以6年为期,其晋升需要通过专门组成的长聘教职聘任委员会,根据国际同行评议的结果对其未来的发展潜力进行严肃认真的评估而最终确定。
第二步:分类发展。针对本土教师,上海交大设立了三类岗位的分类发展道路:教学为主型、科研为主型、教学科研并重型。岗位聘任的分类发展,通过分类考核和分类晋升两个“指挥棒”,激发教师的内在驱动力。通过改革,过去4年来,现有教师的平均收入增加了60%,未来4年还会进一步增长。
第三步:并轨运行。并轨试点首先在物理与天文系、数学系、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生命医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凯原法学院和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等院系推行。全校的并轨工作计划于2015年启动,至2018年完成。
大学创新能力的提升,从本质上讲,是不断激发并保持大学师生的创新活力过程。大学作为特殊的学术组织,是一个高智商、多元化、长时序的复杂系统,对大学师生创新活力的激励,应该是系统、全面和持续的。这就要求从制度上保障激励的持久性,保障大学能够源源不断地激发大学师生的创新潜能。我们希望通过以制度激励为核心的“三步走”改革实践,为中国高校一流师资队伍建设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