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内涵与阐释
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是指教师在实施以生产实践为导向的工程教育时必备的特有素质和能力的总称。工程实践能力不是单一的某种能力,而是多种工程能力所组成的综合性能力,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工程教学能力。高校的青年教师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教学,如何将工程实践中的案例、背景知识、操作技能等传授给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工程教学能力。二是实际操作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是指按照一定的规范、程序、要求进行实际活动操作的能力,包括设备操作、产品加工制作等,这也是高校青年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实践能力。三是工程管理能力。一项工程通常由若干个子项目组成,子项目间设备、人员、过程的管理及组织至关重要,具备工程管理能力是项目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四是工程思维品质。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工程思维品质,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以工程的特点为背景,通过工程项目把最新的工程技术传授给学生,以培养学生系统的工程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近年来,如何提升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成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
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现状与问题
1.高校扩招带来的优秀教师资源和实践教学资源短缺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优秀师资短缺是突出的矛盾。大量的青年教师进入到高校师资队伍中来,但这些新增教师大多是从学校硕士、博士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任教,没有进行过严格的、系统专业实践的培训。由于办学规模的快速扩展,高校中工科院校的实验室、实训中心、实习基地建设相对滞后,从而限制了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
2.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机制有待健全
首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职责体系不是十分明确。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需要各方面的协同配合,但目前各部门职责不明确,使得培训工作出现如下问题:未能进行科学规划、内容缺乏系统性、目标不清晰、考核标准不明确等。其次,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政策不明确。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事关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大局,需要相关政策的扶持。
3.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训基地不落实
培养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要有相对稳定的培训基地作保障,目前培训基地问题已成为制约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校外培训基地比较适宜的是相关行业的企业(或相关业务部门)。但是从企业角度来看,接收青年教师进行培训,不但在经济上不会带来效益,并且还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企业因而缺乏积极性。在校内建设工程实践实训基地,存在建设资金、建设用地、人员编制、运行管理等诸多具体问题,工程实践实训中心建设比较滞后。
4.青年教师工程实践意识缺失
近年来,高校引入的青年教师所接受的专业训练模式就是“偏重理论”的培养模式,缺乏足够的工程实践训练,这直接导致了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先天不足,致使青年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后仍旧重视传授理论知识,缺乏提高自身工程实践能力的意识。同时,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量、科研项目、论文、学术获奖对他们现实利益和长远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使得他们把主要精力投向这些方面,缺乏进行工程实践能力提升的内在动力。
提高高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1.提高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也是落实“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必然要求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和组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教育部于2010年6月正式启动实施了卓越计划。近年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毕业生知识构成综合化,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和基本的工程实践能力,入职后能够较快适应岗位需要,拥有“即战力”。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日常教学中引入工程思想、原理和方法体系,加强工程训练,促进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实践能力的塑造。因此,提高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客观要求。
2.提高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是促进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
加强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及时调整和改进实践教学环节,掌握产业发展新动向、新方法、新技术,站在应用学科研究的前沿,才能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提升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满足高校事业发展的新需要,办人民满意的大学。
3.提高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是青年教师自身成长的需要
作为高校教师,尤其是工科院校的青年教师,其基本要求就是要具备较强的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带领和指导学生完成一定的实践教学环节。目前,广大“80后”青年教师是北京化工大学教学、科研的主力军,学校通过对青年教师加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着重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而且在参加工程实践的同时,深入开展了丰富的社会实践,让他们对国情加深了了解与认识。
提高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新探索
近年来,随着人才引进力度的加大,学校吸纳了一大批优秀青年教师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使教师队伍结构得到了优化。学校自2012年开始进行了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的新探索。在实施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训过程中,以“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为原则,制定和完善培训模式,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在国有大型行业企业、国有大型研究设计院所、地方大中型民营企业等不同类型承训单位的培训环节,并通过实践培训基地建设,逐步构建与形成教师工程实践培训的可持续发展平台。学校通过规模化、系统化的工程实践培训,在提升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同时,也为兼具工科背景和行业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探索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训方面作出了重要尝试。
1.结合学校发展需求,不断完善教师工程实践培训模式
当前,在企业参与热情不高的情况下,高校如何有效提高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人事处在对全校青年教师进行工程实践相关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分析,同时考虑青年教师的专业背景和对接企业的技术特点,自2012年起,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青年教师深入企业一线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工程实践能力培训,参训教师分别来自化工学院、材料学院、机电学院、信息学院等。参训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力求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了解企业需求与发展方向的同时,使个人知识体系得到进一步丰富和更新,有效地促进了青年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为未来教学和科研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结合承训企业特点,探索工程实践培训的有效形式
2012年,学校的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训工作依托大庆石化、吉林石化和辽阳石化三家化工行业内大型国有企业,分别采取生产一线参观、项目合作研讨及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展开;2013年,承训企业又增加了以化工设计为主营业务的中国天辰集团和西安华陆工程公司、以北京化工大学常州先进材料研究院为依托的民营企业,以及以山东瑞星集团为代表的地方中型化工企业;在此基础上,2014年又增加了山东东岳集团和由青年教师领队的宁夏研究生暑期实践团。学校与企业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沟通,根据行业特色和企业主营业务特点,结合青年教师的专业特长,双向选择,有针对性地制定了青年教师工程实践培训方案,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以工科为主的研究型大学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训的有效方式。
3.统筹整合资源,建设青年教师培训基地
一方面,学校依托科研项目合作企业、专业实践实习和研究生培养基地、工程硕士培养合作单位等,建立了寰球辽宁公司、华陆科技、山东东岳等多个校院两级教师工程实践培训基地,并于2013年签订了北京化工大学与新泰市政府的战略合作协议,将原有比较松散的资源加以整合,为教师创造实践场所,使青年教师将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在为企业科技服务的同时也获得实践知识与经验,实现学校、企业、教师个人的共同发展与提高,通过规范管理,激发学院、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积极拓展国际资源,依托与学校合作紧密的海外一流大学,建设教师海外培训基地,拓展国际资源,搭建国际合作、人才引进和教师培训的海外实施平台。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学校于2013年1月成立了北京化工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以此来加强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训。
4.以科学为导向,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第一,在工程基础培训方面:学校广泛邀请校外教师、工程院所、企业专家、名誉学衔教授,针对工程应用基础、技术发展、教学技巧、科研能力等方面开展深入研讨,注重工程意识培养,形成以实践为主导的工程教育理念;第二,在实践交流与研讨方面:结合工程实践培训活动,促使实践培训成果与教师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内化为实践能力,进而完善并丰富其教学内容,带动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兴趣和追求;第三,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派出教师赴工程教育强国进行研修、深造和交流,更好地借鉴国外的工程教育理念,以及他们在工程教育改革和实践方面的丰富经验,推动我们自身工程实践培训的发展;第四,在企业项目研究方面:以项目为驱动, 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的项目研究,从企业一线“挖宝”,带回科研课题,促进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并拓展工程视野, 提升团队合作能力,逐步建立包括工程基础培训、实践教学研讨、国际交流合作、企业项目研究等方面的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新体系。
加强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相关建议
1.转变思想观念
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等工科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要教育引导青年教师转变观念,要树立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要目标的思想,将仅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向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并重转变;在自身成长上要将仅注重学术水平提升向学术水平与工程实践能力“双提升”转变;要将工作的主战场由教室的小课堂向生产实践的大课堂延伸;以开放办学的态度,注重教学与工程实践的结合,学校与企业的结合,立足行业开展应用型科学研究。
2.调整师资队伍结构,建立新引进教师上岗前工程实践培训制度
在引进人才过程中,既注重引进高学历、高素质的科研型人才,也适度引进一些有丰富经验的工程型人才,教师间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必将有助于促进师资队伍的均衡发展,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学校在聘任新教师时,除了注重他们的理论层次和教学技能以外,还充分考虑了他们的工程实践经验,将工程实践背景作为入职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没有工程背景的新引进教师,在正式上岗前,鼓励青年教师到相关企业学习进修一段时间,或承担一定的实验准备工作,在具有一定的实验准备经历并跟班实训一定时间后再投入正式工作。对于博士毕业不久、尚欠缺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鼓励他们去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深入企业,了解行业、企业最前沿的信息和技术,补充他们欠缺的工程实践知识,回来后再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这些措施使青年教师在思想上清楚认识到提高自身工程实践能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增强了青年教师参与工程实践的意识。目前,学校具有半年以上企业工程实践经验以及和企业保持长期合作关系的教师比例已超过了50%。此外,学校优先选择具有多年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主讲专业基础和专业主干课程,这些措施为实践教学和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重视产学研合作,促进青年教师工程能力的提升
学校建立了教师定期到企业、行业学习进修的相关制度。由学校牵头与友好企业达成协议,根据具体情况作出规定,如青年教师利用暑假到相关企业学习进修。用制度保障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教师始终保持与生产实际不脱节。通过校企合作,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的攻关课题,促进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并且在参与工程实践项目的同时,拓展工程视野,提升团队合作的能力。学校在“大化工”等相关专业建设过程中,十分注重与企业的合作,目前已经初步建立了三个基地:山东实践基地:山东济南-泰安-淄博实践基地;东北实践基地:辽宁抚顺-辽化-吉林吉化-大庆油田;陕西实践基地:西安华陆-惠安公司-陕西煤业。学校利用实践基地增加了专业课教师参加工程实践的机会,安排青年教师去实习基地,结合企业任务,进行实践锻炼。教师深入企业,有利于开阔视野、增强感性认识,有利于熟悉生产环节、了解目前生产技术和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利于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及时补充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和新方法,有利于结合生产实际进行案例教学,使教学更为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将书本知识融入到生产实际当中。自2012年起,学校各学院多名专业教师参加了工程实践,每年为基地企业完成若干项基础工程设计或技术服务,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有了较大提升,很好地解决了理论和工程实际结合的问题,提升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效果,同时也为相关企业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提高了学校的社会知名度,进一步拓宽了实践教学途径。
4.营造良好氛围,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青年教师参加工作时间不长,教学经验、科研经验、工程实践能力都比较欠缺。青年教师健康成长需要有效的引导,老教师有着丰富的经验,充分发挥老教师治学严谨、责任心强、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形成了教师传帮带模式。由老教师带头,带领青年教师从事各项科研工作,逐步增强青年教师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以各个研究所的教学团队为单元,建立了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的教师互动机制,使青年教师的综合能力得到明显提高。而且,老教师为了更好地起到引导作用,也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形成了积极向上、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5.聘请企业兼职教师,构建“双导师”制度
学校吸引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来学校兼职任教,从而提升教师工程能力的整体水平。学校还设置访问学者等一些助理岗位,吸引一批行业专家、技术骨干、高级工程师到学校短期上岗,定期聘请他们来校对专职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或为学生开设专题讲座。此外,还允许一些符合条件的兼职教师参与教师职称的评定,并给予适当的报酬或荣誉称号。这些专家、学者为学校教师、学生带来工程上的新动态、新需要、新知识和新思维。既可以拓展师生的视野,也加强了学校与工程单位的联系,不仅有利于深入、持久地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更促进了高校和企业在人才、技术和文化上的沟通与交流。目前,学校还执行了“双导师制”,由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共同指导,毕业设计题目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需求,不仅提高了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带动了校内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
6.改革考核和职称评审机制,将“工程实践能力”纳入评价体系
学校在加强对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制定了有关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激励、约束、考核机制。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效果进行定期考核和评价,进一步完善培养措施,改进教师考核和职称评审机制,营造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良好氛围。在教师考核上,建立科研成果和工程实践成果并重的评价体系,同时建立教师参与工程实践的激励机制。在教师职称评审上,把工程实践技能作为晋升职称的评审条件之一,严格将教师工程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另外,教师到现场实践,学校将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确保教师安心踏实地完成实践培训。对教师的评价标准,也不再单纯看重其发表的学术论文与获奖等级,同时兼顾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学校建立了相应的激励机制,教师的考核结果与其奖金、福利及进修机会等因素直接挂钩,进而积极引导教师加强自身工程素质的提升。通过近年来的实践和努力,已经初见成效。青年教师在工作中表现出较强的工程意识与创新意识,并逐渐成为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主力。教师指导的本科生毕业选题 90%以上结合工程实际和科研任务进行,使学生受到更为系统的工程训练,促进了实践性教学水平的提高。